台灣新聞晚報電子報 Etenews 林玉琳 /高雄報導
為響應4月20日「性別平等教育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與台灣女性學學會於(18)日共同舉辦「性別教育ON AIR:多元時空正發聲」論壇,回顧《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20年來的發展成果,並探討教育現場所面臨的新挑戰與社會轉變需求。論壇聚焦三大主題,透過不同世代與領域的交流,重新思考性平教育的內涵與未來方向。

跨世代對話,從制度反思回歸教育本質
上午場次以「性別平等教育平行論壇:能與不能,做與不做」為題,邀請《性平法》起草人謝小芩教授,以及長期投入性平教育的游美惠教授、王儷靜教授,聯同學生倡議者余東栩與何傑恩,深入探討制度化後的性平教育現況。與談者指出,現今教育現場過於著重「調查與處理」,反而忽略了教學與校園文化的深耕。學生代表則呼籲,應打破性平教育僅為「學生事務」的刻板印象,推動跨部門合作與教職生對話,使性別平等理念真正融入教育體系。

同志家長與同二代分享多元家庭經驗
因應同志婚姻合法化,校園面臨更多樣化的家庭型態。論壇特邀具教師與同志父親身份的王振圍老師,分享育兒與教學經驗的交織歷程;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主任朱家瑢則介紹「築巢計畫」行動經驗,說明如何協助同志家庭建立支持網絡。同二代孩子也親自分享,從自身角度提出營造友善校園的建議,拓展性平教育的視野與包容度。

跨越性別邊界,回應跨性別學生需求
面對跨性別學生在證件變更、體育場域分組等議題上的困境,論壇安排專場討論。拳擊教練兼性別研究者吳宜霏分享推動體育領域性別友善制度的挑戰與經驗;彰師大性平幹事許純昌則從行政管理層面,談校園空間與制度如何因應跨性別學生需求;東明國中教師林芝宇分享其在教學中融入性別多元課程設計,展示教育現場如何於日常實踐尊重與性別正義。
共同展望:打造更開放友善的教育場域
高雄師大校長王政彥特聘教授指出,性平教育推動20年來制度已逐漸健全,但仍需回應教育現場的實際需求。此次論壇匯聚經驗交流與世代對話,期盼能為台灣建構更開放、友善與融合的教育場域,推動社會持續進步。

更多相關文章......
高師大喜獲「喜閱領航獎」 肯定論文指導與USR深耕成果
高師大蔡奕琳榮獲「2025年總統教育獎」 校長王政彥親自頒獎表揚
時尚漫遊義大城!2025義大城市輕旅行時裝秀華麗登場 引爆南台灣消費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