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晚報電子報 Etenews 林尊煌 報導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以下簡稱高師大)在「2024教育大數據分析競賽」中大放異彩,由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沈明勳領軍的競賽聯隊,憑藉卓越的數據分析能力與創新教育建議方案,成功擊敗全國41所大專院校、84支隊伍,榮獲全國冠軍。該競賽於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逢甲大學舉行,經過激烈的初賽與複賽角逐,最終有20組隊伍晉級,唯有高師大聯隊脫穎而出,奪下最高榮譽。
🔺王政彥校長(左3)主持表揚儀式後與獲獎師生代表合影
為表彰此一殊榮,校長王政彥於今日上午,假燕巢圖資大樓,親自為競賽聯隊師生舉行表揚典禮。副校長唐硯漁亦出席,與現場師生共同見證這一榮耀時刻。
創新實踐成效斐然 展現高師大教育科技實力
表揚典禮上,校長王政彥高度肯定參賽師生的努力與表現,並表示:「此次競賽冠軍的獲得,充分彰顯了高師大在教育大數據領域的領先地位,也展現了高師大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創新精神的教育成效。」王校長強調,透過教育大數據技術,學校不僅能協助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也能縮小教育資源的城鄉差距,這正是未來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
🔺獲獎師生於頒獎現場歡喜合影
他進一步指出,高師大將持續深化教育大數據的研究,並加強產學合作,期望能培養出更多具備數據分析與教育創新雙重能力的跨域人才,為台灣的教育改革與產業發展注入更多智慧動能。
冠軍團隊實力非凡 聚焦數據模型與教育創新
此次冠軍聯隊由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沈明勳助理教授擔任指導老師,成員包含數學系四年級的陳柏諺、李柔樺,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博士班二年級的黃鉦凱,以及三位外校成員。這支跨校、跨領域的團隊憑藉多元專業背景,發揮了卓越的協作與創新能力。
🔺2024教育大數據分析競賽頒獎典禮獲獎師生會場合影
團隊的參賽作品《“量”力而為:心有靈“析”一點通》以數據分析模型為核心,聚焦於國語、英語與數學三大核心科目的學習效能預測。透過集成學習與特徵提取技術,團隊成功揭示影響學習表現的關鍵因素,進而設計出個性化學習建議與資源分配策略,為教師的教學優化提供了具體的參考依據。該方案不僅贏得評審的高度認可,也彰顯了高師大在教育大數據應用領域的深厚實力。
教育大數據學程成效顯著 培養未來教育創新人才
高師大能在此賽事中大放異彩,與該校長期推動的「教育大數據微學程」計畫密不可分。該計畫由副校長唐硯漁擔任主持人,致力於透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深化教育資源的運用與個性化學習的實踐。
🔺教育大數據分析競賽現場-學生如火如荼討論競賽數據與分析
唐硯漁表示,此次的競賽成果不僅是高師大在教育大數據領域努力的具體體現,更為國內教育創新帶來了新的啟示。他強調,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還需要結合數據與科技,創造新的教學模式,讓每一位學生的潛力都能被發掘。未來,學校將繼續推動教育大數據的研究,並與業界密切合作,期望為台灣的教育改革貢獻更多智慧與動能。
未來展望:深化產學合作 培養跨域創新人才
隨著數位轉型的浪潮席捲全球,教育的未來也朝向「數據驅動」的方向發展。高師大憑藉其在教育大數據領域的深厚基礎,持續推動產學合作,為學生提供與產業對接的實務經驗。透過比賽的歷練與訓練,學生不僅能鍛鍊數據分析技術,還能培養跨領域的協作與創新思維,這些能力正是未來教育改革與產業發展所需的關鍵人才素養。
🔺教育大數據分析競賽由科環所博二黃鉦凱(左)與數學系大四李柔樺(右)進行競賽成果發表
此次高師大聯隊的冠軍成績,不僅是學校推動教育創新策略的具體成果,更是對學生在數據分析與教育應用創新實力的最佳肯定。展望未來,高師大計劃進一步深化數據科學、人工智慧(AI)與教育科技的結合,並推動與業界的深度合作,為台灣培養更多具備數據素養的教育創新人才。
🔺得獎學生黃鉦凱受邀至2024自主學習節分享獲勝作品
高師大在教育大數據領域的成就,不僅為台灣的教育發展樹立了標竿,也顯示出數據科技在教育場域中的巨大潛力。隨著教育數據應用日益普及,未來將有更多的學校與企業投入這一領域,共同為學生創造更公平、更高效的學習環境。高師大此次的成功,無疑成為台灣教育創新的重要里程碑。
更多相關文章......
學測第二日高雄一考區試務圓滿 兼考區主任王政彥致意監試人員
中國洪門龍虎山總會攜手國際西王金母慈善會及中華台灣道教協會 共同舉辦關懷愛心活動攜手善心助弱勢,桃園康福智能發展中心發放物資與溫暖
台灣碳盤查產業工會成立大會隆重舉行:藝術結合產業,共創低碳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