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ENews特派 龔傑森/ 高雄報導
71歲種芭樂的羅阿伯,平時身體硬朗,一個多月前突然喘不過氣來,到住家附的醫院就醫,隨即插管,並住進加護病病房治療,醫師診斷罹患嚴重的主動脈瓣膜狹窄,且主動脈鈣化嚴重,導致心臟衰竭、肺部積水,發出病危通知。
眼看父親在加護病房與死神搏鬥,時間不斷地流失,卻無法進行傳統的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焦急的女兒上網尋求更積極的治療方法,並在凌晨3時犧牲睡眠時間,到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等候掛號,代父求診。經高醫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謝炯昭及心臟內科醫師邱正安等團隊評估、緊急安排免開心臟手術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入術(TAVI)」,手術成功。
術後隔天老農就順利拔管,不到半個月已能下床,每天在醫院走1公里路健身,日前已出院。看到父親身體日漸康復,老農和子女開心地說,「這是彼此最好的父親節禮物!」
羅家女兒說,父親一直都有健走的習慣,沒想到疾病來得如此突然,在住家臨近醫院加護病房治療期間,看到父親全身插滿管,全家人心急萬分、淚眼相望,還去廟裡求神問卜,將平安符紙貼在加護病床床頭及父親身上,祈求老父能平安度過危機。當她得知高醫有TAVI技術團隊,天未亮就趕緊到高醫搶掛號,心繫著老父親的健康,「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高醫外科部部長郭耀仁表示,20幾年前,傳統開心手術就像是開立生死狀,因為心臟會暫時停止,麻醉也是高難度,術後傷口也大,現在高醫擁有免開心臟的TAVI手術,不僅是南台灣率先實施的,而且手術經驗豐富,讓高齡者多了治療新選擇。
高醫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謝炯昭醫師指出,主動脈瓣膜好比是心臟的閘門,左心室收縮時會打開,讓血液流至主動脈並運送到全身;左心室舒張時,瓣膜會關閉防止血液逆流;若瓣膜隨著年紀增長出現鈣化且嚴重狹窄時,則會導致血液運送困難,增加心臟的工作量,造成心臟衰竭,病人走路或運動時就會胸悶胸痛或喘;嚴重時無法躺平睡覺,甚至呼吸困難需插管治療。
據統計,當心絞痛、昏厥與心衰竭等症狀出現時,患者平均存活率只剩2、3至5年,如果又合併其他多重器官疾病,平均一年的存活率只剩50%,所以症狀出現時就必須手術治療。
而TAVI手術的特色是免開心臟手術,只在鼠蹊部畫開一道不到1公分的小傷口,從股動脈置入導管,植入支架瓣膜,取代原有瓣膜的功能,具有傷口小,復原快的優點,為高齡重症瓣膜患者帶來「心」希望。
高醫經導管主動脈瓣支架瓣膜置放術(TAVI)團隊由心臟血管外科、心臟內科、影像醫學科、麻醉科、放射師、體循師及護理等團隊共同組成,為南臺灣第一個執行TAVI的團隊,對於術前評估及術後照護等,已建置了一套標準化流程,自2013年12月開始施行TAVI,至今已成功完成60例,術後30天的死亡率為零,成績傲視南部地區各大醫院。
更多相關文章......
亞灣2.0計畫帶動產業轉型逐步落實 提供各項專案資源 打造企業旗艦總部
高雄市政府積極迎接AI時代:專題演講探討AI應用與未來發展
高雄智慧城市創新成果獲國際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