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enews 新聞部主任 徐寅勝 報導
中華民國社會服務協會理事長孫健萍應高雄市卓越政策研究協會邀請,發表「淺析台灣智慧醫療政策」專題報告。孫健萍表示,為解決高齡化、少子化,以及東南亞經濟成長,所導致外籍看護工來台額數日益減少的問題,運用ICT技術,發展「智慧醫療」(Smart Healthcare)、結合區塊鍊3.0(IOTA)的應用,有效進行資訊系統的整合,並確保資訊安全;發展「智慧醫療產業生態系」則須有三項積極作為,無疑是社會當前的需要。
孫健萍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智慧醫療」(eHealth) 定義為「資通訊科技(ICT)在醫療及健康領域的應用,包括醫療照護、疾病管理、公共衛生監測、教育和研究」,並廣泛地將資訊、通訊技術運用在醫療照護上,使醫療服務更具效率,其應用範疇包含電子病歷、醫療影像擷取與傳輸系統( PACS ) 、健康資料庫加值運用、遠距照護、無
線射頻辨識系統(RFID) 決策支持系統、慢性疾病管理系統、藥品與生物製劑的條碼追蹤、線上學習系統等。
孫健萍分析,「智慧醫療」是「智慧城市」的七項領域之一,隨著物聯網(IoT)浪潮的到來,智慧醫療已成為各國產業發展的重要領域;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健康照護AI轉型:人力與組織的衝擊」(Transforming healthcare with AI: The impact on the workforce and organizations)預期:2050年,美國與歐洲將有1/4人口超過65歲。隨著老年人口就醫機率的增加,全球卻面臨醫護荒—WHO統計,到2030年,全球還需要990萬名外科醫師、護士和照護人員。
孫健萍指出,WHO發展一套提供給各國政府、主管機關首長、政策相關利害關係人發展及執行國家智慧醫療的工具(toolkit),建議將智慧醫療策略分成「願景」(vision)、「行動計畫」(action plan)、「監測架構」(monitoring framework) 等三部分。英、美、加拿大、澳洲、日本等國家在20年前開始積極推動「智慧醫療」;各國發展智慧醫療之應用項目有部分一致,但某些項目也反應不同國家醫療體系需求的差異。除加拿大是由政府出資籌設非官方之法人代表,多數國家是以官方單位、單獨成立之專責單位進行推動。此外,各國在推動智慧醫療時,也同時重視智慧醫療的科技如何能有效解決醫療體系現況下、或即將遭遇的挑戰,並且強調病人隱私權、資訊安全保障,以及如何建立法規制度、資訊科技標準等。
孫健萍指出,台灣官方過去推動「智慧醫療」主要有推動電子病歷及醫療影像傳輸、醫院安全關懷RFID計畫、推動遠距健康照護、健康資料庫加值應用等措施;廣達集團創辦人林百里曾說,智慧醫療將是台灣的「第二座護國神山」;台灣隨即於2021年12月30日三讀通過並實施「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全面法制化推動生技醫藥產業;該法第4條第1項第7款本文界定「數位醫療:指以巨量資料、雲端運算、物聯網、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技術應用於健康醫療照護領域,且用於提升疾病之預防、診斷及治療,並經主管機關會同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審定之創新性產品或技術。」
孫健萍分析,回顧過去三年,疫情成為推動醫療照護與生技產業的主要驅動力;尤其在「醫療照護」領域,「智慧醫療」2023年仍為投資者看好的領域,包括:
一、著重傳統醫療資通訊大廠-交易目標以傳統醫療資通訊大廠為主,提供管理策略與流程優化服務,如:2022年甲骨文以280億美元收購電子病歷公司Cerner為代表性案例,透過此筆交易將大舉進軍醫療保健垂直市場,改善護理工作體驗,實踐高質量醫療照護。
二、遠距醫療及混合醫療-居家即醫院(Hospital at home)逐步成為趨勢, 藥品零售商CVS轉征基本醫療市場,收購醫療保健服務商Signify,以拓展全方位居家照護服務。
三、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為了強化數位醫療方案,在醫療領域布局多年的微軟於2022年收購語音辨識巨頭Nuance,藉以將其技術整合至醫療與其他產業雲端之中。
孫健萍話鋒一轉表示,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處於Web3.0時代,智慧醫療的各項創新技術日新月異;台灣應把弱項轉為強項,對老人友善除可減少社會成本外,更可能因此創造出「智慧醫療」的產業鏈。因此,台灣有必要妥善規劃「智慧醫療」健康政策,引領城市(如:台北市是六都中最快進入超高齡的都市,此刻正如火如荼規劃公共住宅,將釋出約五千戶智慧銀髮健康宅,從桌、椅到床,24小時偵測老人生命徵象,並提供由市府代管的以房換房)、各產官學研機構有效率地發展,以促進全體國人的健康平等,以優化長照及健康醫療制度,完構社會安全制度與體系。
孫健萍解構當前困境指出,由於政府缺少具體政策藍圖(roadmap)
欠缺推動智慧醫療的明確願景與目標,台灣政府應分別就硬體(如:感測元件、行動醫療裝置)及軟體(例如遠距醫療軟體、行動醫療App、軟硬體整合系統)兩個面向規劃政策藍圖。加上醫療機構HIS系統有待整合,資訊整合是醫院發展「智慧醫療」的基礎,但台灣醫院的HIS系統不一,甚至高度客製化,政府想要將「智慧醫療」發展成第二個全球優勢產業,就得解決各醫院資訊整合不易的難題。
孫健萍最後提出,應思考除持續深化台灣第一個具備「全球即戰力」產業—台積電等大廠的「半導體產業」優勢外,應進一步優化並形塑「智慧醫療」產業生態系。應採取下列三項積極作為:
一、台灣應設立「高雄自由經濟示範區」:在區內優先設立「智慧醫療專區」,以吸引大陸及各國企業來高雄投資,並參考新加坡的靈活、彈性人才延攬政策,積極爭取大陸及各國科學研究的頂尖人才來「高雄自由經濟示範區」參與研發、製造,積極打造「生技醫藥」、「智慧醫療」產業生態系,除可增加高薪的就業機會、漸進朝建構第二個極具潛力的全球優勢產業努力,更可繼「矽盾」之後,打造守護台灣的「醫衛盾」。
二、規劃「智慧醫療」的發展地圖及策略綱領:應以健康政策的體系結構,跨域結合健康政策、資通科技(ICT)、法律與醫療倫理的知識,透過宏觀、創新的「斜槓」視角,嘗試研提「台灣2030」產業發展「贏的策略」,避免各醫衛院校、醫療院所及民間業者間發展成本的重置與浪費。
三、建構台灣「智慧醫療」發展的評價指標:台灣的「智慧醫療」應用在照護面極具發展潛力;尤其可配合政府積極發展長照產業的政策,開發相關應用、協助長照機構的經營管理,或整合急性醫療與長照銜接;此外,由於台灣在生物資訊技術、生物資料庫、高速電腦運算的優勢。台灣政府應透過建構「智慧醫療」發展的評價指標,發展個人化醫療、精準醫療,或透過大數據,串連多元資料,協助民眾做治療上的選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前校長吳連賞提問,自由經濟示範區政策已卡關多年,推動「高雄自由經濟示範區」是打造「智慧醫療產業生態系」的必要條件?抑或加分條件?有何解決之道?孫健萍回應表示,若能在「高雄自由經濟示範區」下設「醫衛專區」將是打造生態系的加分、積極的條件,突破之道,在於立法院明年席次能否「三黨不過半」,透過政黨間的政策合作來推動。
高雄市健康管理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林政良則以自身多年來推動長期照顧的經驗,建議未來應善用退場的大學及技專校院校地資源,優化長照制度,並結合「智慧醫療」,來健全長期照顧的安全網絡。孫健萍回應指出,退場條例校地從文教用地轉為長期照顧之用,加上漸進優化長照及健康醫療制度、導入智慧醫療能量,確實能一定程度提升台灣照顧「不健康餘命」的能量,中華民國社會服務協會未來會持續對社會及產業政策提出進一步的政策倡議,以完構老、中、青三代經濟及照護安全體系作為推動的志業。
更多相關文章......
百萬熱血匯聚愛心 大林煉油廠捐血活動溫情滿溢
高雄市場再創佳績:金市獎與樂活名攤展現全新市場活力
屏東瑪家三和村自主電廠開工:共創農村永續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