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ENEWS

台灣新聞晚報電子報

▲圖/高雄市 文化局 提供

原日本海軍高雄警備府登錄歷史建築!高雄軍事文化資產保存添新猷~

ETENews特派 龔傑森/高雄報導


▲圖/高雄市 文化局 提供

位於高雄左營軍區的鎮海樓,日治時期是日本海軍高雄警備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因日本的戰略佈署,左營成為軍事重地,大量建設相關的軍事設施及房舍,戰後由國府海軍接收,歷經歲月淬鍊,幸運地保留至今。昨日高雄市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審議會決議登錄為歷史建築,為這棟至少有70年歷史的建物帶來新生與榮光。


▲圖/高雄市 文化局 提供

原日本海軍高雄警備府(左營海軍鎮海樓)推測約於1941年開始興建,1943年日本軍方發布左營軍港定為高雄要港,將右沖、廍後、左營、菜公、新庄子等區域編列為要港區域,並將原設於澎湖馬公的警備府遷至高雄,設置高雄警備府,其中心就是今天稱為鎮海樓的這棟建築,是當時日本海軍在臺灣最高指揮所。戰後,鎮海樓曾作為海軍總司令部,幾經變遷,後由海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簡稱教準部)使用迄今,可以說,從日治時代到戰後的今天,鎮海樓一直是臺灣海軍的核心樞紐,其存在格外具有歷史意義。

文化局表示,今(108)年1月接獲軍方海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主動提報,申請本棟建築登錄為歷史建築。市府在昨日(3月6日)召開審議會並辦理現場勘查,文資委員均肯定本棟建物具有文化資產價值,其存在見證臺灣從日治到戰後海軍面臨風起雲湧的時代變遷,審議後一致同意登錄為歷史建築。

鎮海樓建物本體占地約2758平方公尺,為二層樓建築(部分三層),原貌大致保存良好。正面有樣式簡單但堂皇穩重的車寄,入口處有肅穆的大廳格局及一對磨石圓柱,穿堂樓梯護欄亦為磨石子工法,做工細緻,二樓正面有優雅的拱圈迴廊,牆體上使用的平衡錘木窗也是特色之一。建物保有完整斜坡屋頂、木構屋架及水泥瓦,留有完整的維修棧道(即俗稱之貓道),雖歷經整修,但仍保存原貌,軍方曾於木樑上發現印有「大日電線株式會社 昭和十六年製造」字樣之布條,可推測其建造年代。


▲圖/高雄市 文化局 提供

鎮海樓也因興建於二次大戰後期,其三樓屋頂特別設置有機砲基座,兼有防禦功能,而其建築物地底設有防空指揮所,入口每隔一段距離即有厚達20公分之防爆門以及通話孔,內部有錯縱複雜通道,充分展現軍事建築之時代氛圍;其中一處空間保留一座日治時期交流發電機,為昭和15年(1940年)芝浦製作所(後與東京電器合併為東芝)製造。建築物戶外目前為綠地,但保有警備府設置的防空洞、蓄水池以及無線電信設施基礎。這棟建築雖然沒有華麗的裝飾語彙,但仍處處可見工法上的講究與細心,在歷任軍方單位的使用下,仍大致保存完好。

文化局說明,文化資產保存法自105年修法以來,陸續接獲所有權人主動提報案件,顯現國人文化資產保存意識逐漸抬頭。本次審議案,除凸顯高雄在日治時期作為重要南進基地的見證,為軍事文化資產保存再添一處,更是高雄擁有陸海空三軍全軍種之城市,首次出現由軍方主動積極提報所轄建物進行文化資產登錄及保存的案例,教準部官兵及相關軍方單位富前瞻性的思維,足為其他公部門表率,頗有帶領三軍致力文化資產保存之領頭羊的意義。

文化局也表示,教準部不僅將本棟日治時期建物及周遭軍事防空設施保存維護的相當良好,並且規劃製作建物本身及海軍發展史之特別展示,內容詳實,深具軍事歷史教育之意義,該部不餘遺力地進行文化資產保存及推廣,樹立良好典範。但該建物位於海軍基地內,無法開放民眾自由進出參觀,文化局將規劃與軍方及教準部合作,辦理高雄軍事文化資產探索之旅,共同攜手豐實本市軍事文化資產之底蘊,讓更多人認識與了解城市發展的歷程。

About Author

facebook留言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