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ENEWS

台灣新聞晚報電子報

蔬食市集 / 百花齊放 ~ 猶如一場華麗的嘉年華會

蔬食專欄/游宏琦報導


有別於傳統定點的固定夜市;移動式攤商模式在台灣蔚為風尚
各式移動式餐車面從四面八方湧來;彼此各有特色又互相輝映

兩岸的朋友對「夜市」一詞應該不陌生,
「夜市」在台灣行之有年,匯聚各式美食小吃,是台灣在地民眾及觀光客們造訪台灣必要的解饞行程。


台北,士林夜市、饒河街觀光夜市;台灣中部的豐原,廟東夜市;台南,花園夜市、大東夜市;高雄一直以來享負盛名的六合夜市、瑞豐夜市。
這些夜市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時間固定、地點固定、商家固定;當然,賣的食物也是固定的。因此夜市中的許多美食隨著時間推進,往往已傳承多年,也成了當地的特色。
而這一期要跟兩岸三地的朋友們介紹的「市集」卻是有別於台灣的傳統夜市;
在台灣以「市集」為名的攤商集結;在時間上,有時從上午開始、有時在下午開始。日期、時間都並非固定,市集的地點有時在廟宇的前庭廣場、或是廟宇旁的汽車停車場,有時會在都會商圈的百貨公司前廣場、有時會在市郊,海運碼頭的空地,或是小區公園裡的空地。
只要台灣的公部門的允許,或是透過事前向場地所屬單位申請,只要的得到許可,台灣各風景區的附近,都能看到市集的集結。
也有為了配合當地場地上的時間限制;從活動開始、攤商集結、就定位、開賣、時間到,收攤,各餐車開車離去,也就三~四個小時,稱為快閃市集。

市集的集結,有各攤商彼此自發性的串聯,只要覺得哪一個場地適合,
場地租金在可以接受範圍,費用由攤商間彼此分攤;確認了地點及時間;各攤商在自己的社群媒體上,公告將出現的時間與地點,再透過原本個攤商長期以來累積的既有粉絲們分享,猶如一把穿雲箭射出,時間一到,來客就像潮水般從四面八方湧入市集。

也有一些是有組織的、較具規模、比較有系統的宣傳與運作;這一類通常有自己專屬的市集名稱,例如;無肉市集、草食百老匯、蓬萊仙山集車所………等。

草食百老匯/Vegan維根蔬食市集
在台灣的許多許多的市集中有一個很特殊的存在,草食百老匯;
這個市集團體從2022年成軍以來都是以志願服務的志工組織互相串連運作。
並未有領有薪資的在職人員。
但卻能在短短的二年左右建構了一個完整的信念與願景;
友善動物、友善生活、友善大地,想傳達天、地、人;自然、和諧的生活方式。
標誌中的棕色V象徵Vegan蔬食的生活方式,同時呈現樹木和大地的意象。樹木代表著成長和延續,而大地則象徵穩固和平衡,二者缺一不可,也象徵永續自然的「友善大地」理念。
黃色星星象徵著新時代的星星小孩,承擔著社會責任 、關注生態平衡,鼓勵人們與動物和自然環境和諧相處和尊重生命的「友善動物」理念。
綠色葉子象徵健康和環保的理念,呼籲人們節約能源、支持可循環持續利用,實踐「友善生活」的理念。
整體標誌融合了燈塔和火炬的元素更是一種活力與生命力的展現
🌱草食百老匯緣起

許雯菱,一位來自台南的女孩,秉持著推廣蔬食的信念,打造了路米(LUMIERE)餐車品牌。用理想創造了系列點心,黃金臭豆腐、沙威瑪、泡菜嫩豆包、炸餃子。LUMIERE在法文中代表「光」,希望將全植物飲食如光一般散播出去。

自身參加了不少市集後,她發現南部地區缺乏全植物(無蛋無奶無五辛)飲食的市集,2022年初,她開始策劃創立「草食百老匯」市集,並在2022年9月加入了幾位志同道合的夥伴,草食百老匯市集原本專注於南部地區,隨著支持者的增加,逐漸擴展至中北部地區。

但是就記者自身的觀察,及訪談了數位參與者與攤商;也發現了草食百老匯存在的幾個問題:
1, 因為市集的集結全是靠志願者,志工平時各自有各自的工作,沒有一個協會或是社團法人作為後盾。
活動的聯絡人,草食百老匯的社群維護與回覆,包含美編也都是志願者,一切運作都是靠志願者主動協助;這樣的熱情與動力能夠維持多久?有待檢視!
2, 食物本身因為沒有蛋奶沒有五辛,對於剛開始吃素或是正要嘗試吃素的民眾來說,在口感與味道上與原本飲食習慣有一些落差。
草食百老匯市集雖然有許多理念的推廣,但是民眾最直接的感受是「東西好不好吃?」所以在理念與口感之間要如何取的平衡?
食物上的功夫將是重要關鍵。
3, 絢麗的餐車吸引了客人的目光,但是要如何留住客人,才不會落入曲高和寡的窘境。現場宣導及活動設計是否吸引人,這也是一個考驗!

草食百老匯的呼籲VS聯合國17項世界永續發展目標(SDGs)

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SDGs包含17項核心目標,其中又涵蓋了169項細項目標、230項指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

草食百老匯蔬食市集的所有理念與行動也針對了這17項目標提出了呼籲:

🌱草食呼籲

草食百老匯呼籲大眾減少對肉類的依賴,選擇蔬食是可持續性的永續飲食,不僅對個人健康有益,也將帶動相關產業的持續增長,符合可持續發展目標(SDG)中的多項指標。

具體如下:

  1. 減少肉類消費有助於減少畜牧業對溫室氣體排放的貢獻,從而降低碳排放,符合SDG 13(氣候行動)。
  2. 增加對蔬菜和植物性食品消費可促進農業的生態友好型轉型,減少對土地和水資源的壓力,支持SDG 15(陸地生態系統)和SDG 6(清潔水與衛生)。
  3. 蔬食是可持續性的永續飲食,將帶動相關產業的持續增長,符合SDG 8(促進持久、包容且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4.蔬食生活方式有助於減少對能源的需求,對於推動可負擔和清潔能源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符合SDG 7(可持續能源)。

呼籲政府多多鼓勵農民轉型無毒或有機農業,鼓勵食品產業減少添加劑、研發本土生產產品、減少進口商品,除了減少碳排放,也讓攤商在食材上也有更環保友善的選擇,讓國民更健康。

  1. 轉型為無毒或有機農業有助於減少對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降低土地和水資源的污染,符合SDG 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促進農業的創新和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符合SDG 9(產業、創新與基礎建設)。

6.減少食品添加劑有助於保護健康與促進福祉(SDG 3),進而促進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SDG 12),也有助於消除饑餓(SDG 2)和保護陸地生態系統(SDG 15)。

  1. 支持友善環境的農產品和食品有助於維護城市和社區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健康、更環保的生活環境,符合SDG 11(可持續城市與社區)。

澤地萃蔬食專欄主筆/游宏琦 結語
在全球面對糧食短缺、飢餓 疫情肆虐;各地出現各種天災、還有惡劣極端氣候的當今時代;人類如何在滿足口慾的同時也能兼顧環境與天然資源利用的永續發展?這絕對是人類未來一個重大的課題!
中國,
是引領全球的一個重要龍頭,中國在飲食文化的發展也將成為全世界重要的楷模與示範。在2030年到來之前,祈禱迎接我們的是更健康、更幸福的未來!

也在此感謝,
草食百老匯的志工:蘇柏蓉、邱弋甄 接受採訪並提供精采活動照片

About Author

facebook留言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