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ENEWS

台灣新聞晚報電子報

嘉義藝術生活新亮點 故宮南院戶外美術館開幕

ETENews記者 林尊煌/嘉義報導

    故宮南院「藝術方舟」啟航﹗故宮首度以南部院區東側園區為基地,邀請來自國內外包含原住民等9位藝術家,以貼近南院的駐地創作,打造別具特色的戶外美術館。園區早晨5點至夜間12點開放,全年無休免門票,11月5日起歡迎參觀。

▲「墨爾本之臉」Nicolas Holiber /圖故宮南院提供

    故宮南院表示,戶外美術館「藝術方舟Ark of Art」以故宮典藏為發想,從南側大門入口的臨水廣場沿湖至東側的水岸花園為藝術創作空間,提供故宮文物與當代藝術的對話新風貌,滿足人們親近藝術的渴望。

    本次策展邀請魯凱族安聖惠、阿美族伊佑.噶照及排灣族巴豪嵐.吉嵐三位原住民藝術家創作《Wapacapacase》、《風涼畫》、《南宮特有種》,以臺灣原民文化創造出令人驚豔的互動式大地裝置藝術。

    此外,編織藝術家林淑鈴《績撚成雲—云起・云行・云停》,以編織寄託無拘無束的意念,設置於水面上的作品完美呈現出媒材的可塑與可能性;新興地域建築師甘銘源《忘筌・捨筏》,以大件竹編作品呼應南院廣大的水域空間;紙雕藝術家成若涵《台!繡妝》結合傳統雕刻紙藝與織品技法,運用南臺灣的陽光讓雕刻的圖案映射於南院大地,繽紛的五彩更富有中華文化意涵。

    曾獲得世界盃花藝大賽第三名的花藝藝術家林惠理作品《微笑・舞動》,優雅的替南院戶外景緻鑲綴上一抹笑意;紐約雕塑家Nicolas Holiber,運用抽象圖繪,交融東西方美學並使之推向更深遠的境界;以「墨爾本之臉」著稱的當代超現實主義者Deborah Halpern,透過大地之母來表現接納萬物和守護的理念。

    故宮南院戶外美術館除了讓藝術更貼近生活,也讓園區日夜景致更添趣味,民眾入館欣賞故宮文物之餘,不妨放慢腳步,體會故宮南院的藝術景觀之美。

▲《忘筌・捨筏》甘銘源 /圖故宮南院提供
▲《風涼畫》伊祐・噶照 /圖故宮南院提供
▲《微笑・舞動》林惠理 /圖故宮南院提供
▲《南宮特有種》巴豪嵐・吉嵐 /圖故宮南院提供
▲《Wapacapacase》安聖惠 /圖故宮南院提供
《Vessel》Nicolas Holiber /圖故宮南院提供
▲《台!繡裝》成若涵 /圖故宮南院提供
▲《績撚成雲—云起・云行・云停》林淑鈴 /圖故宮南院提供

【藝術家介紹】

成若涵

80後臺北紙雕藝術家,現為「以紙,雕成。若涵」工作坊創辦人。與紙藝共生,自幼喜愛剪貼創作,希望藉由現代創意與當代元素,發揚傳統紙藝技術。近年來走訪臺灣各地,紀錄城鎮百景,善於利用故事、情感作為創作媒材,作品富具文化底蘊,不拘泥於時空,以多元的手法及技巧塑造出驚豔的視覺效果。

 安聖惠

出身於屏東好茶部落魯凱族,凡是雙眼所見、觸手可及的物件都能成為他創作的媒材,常見以地景藝術乘載海洋百態;是近年來備受國際矚目與認可的當代藝術家。創作多半為貼近自然環境的戶外創作形式,將大地之母的溫柔特性,結合個人成長經歷與記憶迴溯,並融入環保及教育理念發想,運用多樣化的手法編織記憶,讓觀者反思蘊藏深處的意境。

伊佑・噶照

來自東海岸港口部落的阿美族人,創作受到根生土地的影響,致力於關注環境議題與原民文化,媒材多半取自山林、海洋,喚醒人們對大自然的重視。伊祐善於運用堆疊交錯的手法塑造出洋流柔軟的姿態,將大自然的張力呈現在作品,延伸個人對於部落的情感與思念,如同有機物般,讓藝術品融入大地,承襲傳統更延續當代精神。

巴豪嵐・吉嵐

生於眷村的視覺藝術自由工作者,擁有半個排灣血統,自幼受到各種族群文化薰陶,喜愛在創作中添加不同的民族色彩,作品中能窺得多種元素兼容並蓄,普羅大眾與時代趨勢。創作跳脫族群的界線框架,題材源自傳統文化、神靈故事,探索著自我認同與生命感受,傳達既和諧又衝突的美感,獨樹一格的豐富的意象引人反思。

 Nicolas Holiber

紐約人,有濃厚文學藝術背景,是迄今在百老匯策展最年輕的藝術家。擅長運用鮮豔色彩、細膩構圖和線條表現,搭配回收物件和複合媒材,將繪畫和雕塑相結合。 相較於外型,Nicolas Holiber更重視每件作品的本質和態度,他在創作過程中精準捕捉生物特徵,且在細節雕塑上盡心建構出細膩的紋理與型體,讓媒材的特性完美表現出作品所傳達的情感,近期作品多表達Nicolas Holiber對於生態多樣性與創新美學的追求。

Deborah Halpern

1957年生於墨爾本,是一名跨學科的藝術家,其作品涵括繪畫、雕塑、陶藝等,受到Pablo Picasso和Niki Phalle的自由精神啟發,作品以超現實主義聞名,時常可見馬賽克元素與多變色彩,既生氣蓬勃亦充滿深厚想像力。她將生命、情感、狂野以抽象方式表現,為社區注入無窮活力,同時不忘付諸社會貢獻,熱衷於參與公益活動。

林淑鈴

著迷於編織與陶藝的創作者,在接觸布袋戲偶與潛水後,將自身的生命感觸、傳統藝術與作品揉合,利用各式手法來詮釋織品樣貌,細膩的線條紋理,猶如溪流山林般舒心迷人。作品曾至「巴黎文化中心」、法國尼斯「亞洲藝術博物館」以及墨西哥瓜拿華多省「民族博物館」展出。

林惠理

出身花藝世家,現任於臺北花苑藝術總監,23歲就拿下世界盃花藝大賽第三名,以「Elly Style」名號自成一格。周遊列國的她汲取東西方花藝精隨與創作視野,扭轉傳統花店既定印象,讓簡單枝葉展現無窮生命力,無論狂放或內斂,林惠理總能吐納自如,挑戰多變的的情境展示。

甘銘源

臺灣新興地域建築建築師之一,與李綠枝建築師合組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倡導實踐綠建築的理念,致力將臺灣農村風貌展現在公共建築。甘銘源不汲於名利,格外重視實作與理念,運用多元材料將空間幻化成社會、人文關懷的場域,持續耕耘城鄉、友善田野。

★ETENews提醒您:因應新型冠狀肺炎疫情,肥皂勤洗手、必要時戴口罩!若有身體不適、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或回國14天內出現疑似症狀請主動通報撥打防疫專線,並戴上口罩儘速就醫,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免付費防疫專線: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

About Author

facebook留言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