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ENEWS

台灣新聞晚報電子報

▲ 圖/ 高雄市 文化局 提供

高雄市定古蹟「旗後天后宮」陞樑吉慶!

ETENews特派 龔傑森/ 高雄報導

▲ 圖/ 高雄市 文化局 提供

市定古蹟「旗後天后宮」28日上午隆重舉行修復工程陞樑典禮,副市長葉匡時特地到場祈福工程順利進行,在千人觀禮見證下,宣告將於109年底前完成修復,讓旗後天后宮風華再現。

▲ 圖/ 高雄市 文化局 提供

   陞樑典禮在充滿熱鬧、地方歡慶的氛圍中舉行,副市長葉匡時表示,超過三百年歷史的旗後天后宮是高雄最早供奉媽祖的廟宇,旗後天后宮是旗津居民的信仰、文化與經濟中心,150年前高雄開港後,旗津成為高雄首善之區,高雄躍上世界貿易的舞台,旗津就是高雄連結海洋通往世界各國的起點,希望媽祖能繼續保佑鄉親,我們將追隨先人奮鬥不懈的精神,天后宮修復後再現風華,對旗津在地的文化、經濟與觀光發展具指標意義,市府很重視,未來也會有完整的配套規劃讓旗津更繁榮。

    旗後天后宮主任委員陳冠銘表示,天后宮超過70年未進行大規模整修,感謝市府、文化局及文化部的大力協助,讓高雄最古老的廟宇得以順利進行修復工程,今日舉辦陞樑典禮代表修復期間順利,即將圓滿完工,感謝嘉賓、友宮、信徒到場觀禮,旗後天后宮修復後的美麗風貌很快就可以跟大家見面!修復期間廟方設置臨時行宮讓信徒得以持續參拜祈福,陞樑典禮完成後廟方備有百桌千人平安宴,邀請好友一同享用。

    陞樑儀式全程遵循古禮,首先由主委、文武官代表上香祝禱,並獻酒敬樑神;之後由貴賓依序將廟方準備的儀式物品繫於樑上,儀式宣示主結構修復完成,更有驅煞祈福之意;五穀丁豆袋象徵生生不息、樑燈象徵照耀十方、彩球象徵好彩頭、五色高錢象徵五世其昌子孫旺;儀式最後由陳冠銘主委鳴炮,主樑緩緩升起,葉副市長率市府團隊偕同中央及地方民意代表、在地漁會集團、媽祖聯誼會、友廟貴賓、信徒等共同觀禮見證陞樑儀式,祈求天后宮修復工程平安順利,場面相當歡慶隆重。

    旗後天后宮建基於西元1673年(明鄭永曆7年),已有344年歷史。廟體建築與裝修彙集傳統建築精髓,內政部於74年指定為古蹟,天后宮自民國37年整建後,超過半世紀未整修,建築本體已有多處損壞情形,於是文化局於106年啟動修復工程,整體修復經費4,000多萬元,由中央、地方及所有權人三方共同協力進行古蹟修復。

    市定古蹟旗後天后宮是本市重要的文化財,本次修復的主要內容包含剪黏、泥塑、大木構架、彩繪、灰作及廟埕空間環境整理,工程預定109年底竣工,將再現傳統廟宇的特質風華。

旗後天后宮小檔案_

    旗後天后宮是高雄市歷史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建基於約明鄭永曆27年(1673)。當時漁民徐阿華,因遇颱風漂至旗後,見此地為捕魚、定居的好地方,乃回鄉邀集同鄉漁民攜眷前來定居,並隨身迎奉湄洲媽祖來臺,而四處捐緣建祀媽祖宮以為守護神。清乾隆2年(1737)加封媽祖為「天后」,旗後媽祖宮亦隨之更名旗後天后宮,民國35年(1946)才又改稱旗津天后宮沿用迄今。
    清康熙30年(1691)旗後人口日漸稠密,旗後便以媽祖廟為中心逐漸發展開來,成為高雄市最早的商業中心。民國37年(1948)蔡文賓等信徒以保存古樸面貌為整修重點,籌款重建為現今廟宇。
    天后宮建築平面格局為二殿二廂房,空間分成三川殿、正殿、拜亭、龍井、虎井、過水、廂房等,格局完整,裝飾藝術、彩繪及匠藝亦屬國家級水準,曾參與匠師包括彩繪名師陳玉峰以及石作匠師張木成等,另三川殿的八角柱礎上,有蝦兵蟹將、烏龜、貝類等裝飾藝術圖樣,八仙過海的剪黏等也都是與海相關的裝飾藝術,除了反映旗津靠海的地理位置外也有象徵媽祖娘娘海神的意味,呈現出與其他內陸廟宇的差異。中門石獅造型優美、石質堅良,尤以廊牆下花崗石花鳥堵最具古拙味。木門扇上的歷史人物及麒麟木雕,姿態生動栩栩如生,皆為不可多得之民間藝術傑作。

About Author

facebook留言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