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ENEWS

台灣新聞晚報電子報

[徐嘉華/屏東報導]

屏東市西市場在71年竣工,是地上下各一層的建築,曾經繁華一時,門庭若市,一直是大埔地區重要的生活補給站,老舊的建築裡,裝載著三十多年在地居民的記憶。然而,隨著人口流失、消費模式轉變,以往的容光煥發已不復見,人流少了、建築舊了、商販老了,記憶也逐漸褪色。

 

屏東縣政府舉辦暑期工讀圓夢計畫,讓西市場重返往日風華

 

屏東縣政府今年推出暑期圓夢計畫中,「尋味輕旅.城市散策」針對屏東市西區零售市場,提出市場尋味旅行計畫,要和在地攤商,以小旅行、工作坊的形式,帶著人們重回西區市場,聽店家說故事,更將編撰雜誌記錄。計畫的提案人周芮宇同學,目前就讀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是一位土生土長的大埔人,從小就看著西市場的繁華景象,但隨著時代的演變,西區市場的生意一年不如一年,恰巧趁著縣府舉辦暑期工讀圓夢計畫,因此她想運用所學,讓西市場重返往日風華。

 

屏東縣府投入傳統市場活化透過空間改造網路串聯讓人潮回流


縣長潘孟安昨天下午,親自到現場聽永安中藥房的許世輝師傅,講解各種草藥,希望年輕人能融合新舊思維,吸引外來遊客,再次活絡西市場經濟。潘縣長表示,走遍屏東各個角落,來到傳統市場總能看見在地發展的歷史軌跡,周圍建築映出歷史興衰,店鋪承繼著代代相傳的記憶,食物則記載了最常民的生活。因此,縣府積極投入傳統市場活化,縣市合作,先後從中央市場、屏東夜市,結合社規師、學術單位、NGO團體,透過空間改造、居民對談、網路串聯,讓人潮回流。


參與活動的同學指出,西市場及周邊有不少沒落卻獨特的老行業、老匠師,因此,透過攝影展、發行雜誌,就由文字與影像,訴說西市場的前世今生,所以今天許多想體驗在地文化的青年,一起嘗百草,聽青草師父講古。


潘縣長認為,只有保留在地特色,進而延伸的新產業模式,才能融合新舊思維,越在地,越能引人看見。因此,縣府力挺青年,挹注圓夢基金,讓年輕人去挖出更多消失的回憶。

 

圖.文提供  阿緱視界  

(ETENews)

 

 

About Author

facebook留言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