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ENEWS

台灣新聞晚報電子報

▲ 圖/ 高雄市 文化局 提供

遷臺歷史記憶巡展高雄首航~ 韓國瑜:珍惜每個歲月淘洗歷史故事!

ETENews特派 龔傑森/ 高雄報導

▲ 圖/ 高雄市 文化局 提供

 遷臺歷史記憶滿載祖輩珍貴的傳家篇章航向高雄!由沈春池文教基金會主辦、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合辦的「我家的兩岸故事~遷臺歷史記憶兩岸四城巡展」11日上午於大東文化藝術中心盛大開展。巡迴展首站選在遷臺長者曾經漂洋過海安身立命的港灣–高雄,當年在滾滾時代洪流中東渡來臺的他們,齊在高雄碼頭靠岸,從此展開人生的下半場。市長韓國瑜於致詞時提到,高雄也曾是他人生的歷史渡口,18歲時他帶著母親給的五百元到鳳山陸軍官校當兵,眨眼40年過去,眷村文化和兩岸故事已孕育出獨特醇厚的寶島風貌。

    開幕式以跨族群人聲樂團「寶齡爵仕」的組曲拉開序幕,透過魯凱族語、客語、閩南語與華語等不同語調的唱和,彰顯臺灣海納不同省籍及語系的多元性格。推動「遷台歷史記憶庫」的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沈慶京提到,1949大江大海的年代,百萬軍民播遷臺灣比鄰而居,後來歷經漫長的磨合,逐漸溝通無礙、融為一體。當時的臺灣艱困貧陋,他親眼目睹易女而養的殘忍事實。沈董事長深為惋惜,未能提早數年啟動計畫,搶救更多歷史記憶,希望透過兩岸四城巡迴展覽進行文教推廣,以影音收集遷臺長者及早期遷徙來臺的閩南人、客家人後代,透過人物訪談資料庫的建構,物件的蒐羅典藏,以虛實整合方式呈現大時代的悲歡離合與生活情趣。

生長於高雄、曾任外交官的國軍眷村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趙麟也親蒞開幕式,他逛完展區後表示,從古到今世界各地發生戰爭和流徙,但都沒有產生像眷村這種絕無僅有的特殊文化,連美國人都嘖嘖稱奇,現今的「臺灣人」,代表不同時空情境脈絡下的群像,這一路的曲折,從對立到相互依扶的歷程,映照出臺灣社會的流變。

▲ 圖/ 高雄市 文化局 提供

    活動當天進行兩岸四城巡展的啟動儀式,主辦單位設置大藏寶箱,儀式嘉賓將「遷臺歷史記憶庫」見證者所提供的珍貴傳家物件收藏進時代百寶箱。這些傳家寶物封存著主人貼身不離的過往,歷經千錘百鍊,散發無比韌性:走闖過迢迢長路的三吋金蓮鞋、尋找主人的眷村門牌、遙念母親的詩作手稿,皆在展場原件展示,從這些時光印記身上,照映大時代小人物落居臺灣的百千際遇與歷史紋理。

▲ 圖/ 高雄市 文化局 提供

高雄市長韓國瑜親手將故宮守寶人索予明的背心棉襖收納進寶箱,1949年隆冬,索予明護運第三批國寶遷臺,登船前只來得及收下媽媽臨行密密縫的背心,沒料到倉皇一辭竟是永別。啟動儀式嘉賓資深藝人劉尚謙拿到蘭觀生母親的金蓮鞋時,淚憶起父母一路走來的步履艱辛,他強調留藏住這些鮮活的時代印記,歷史才不致成為模糊難辨的影像,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推動遷臺歷史記憶搶救計畫深具意義,呼籲民眾珍藏時代物件。

    為擴大吸引民眾參與,展覽與新媒體藝術共構,追根溯源不同身份的人物故事及遷台路徑,吸引不同世代近距離接觸歷史精髓。隨南京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來臺的現代水墨畫之父劉國松,1949年的畫作〈媽媽,您在哪裡〉,首次導入數位互動科技,觀眾可與畫中人展開第一類接觸;遷臺一代鄧鎮湘創作的軍歌〈勇士進行曲〉,結合時下最新科技,當韓市長站在老式電視機前,秒化身愛國歌神;現場也復刻眷村互動情境區及童玩,來自高雄的劉一先與劉顯祥父子逛完展區深有感觸,覺得展覽的規劃讓他們重返當年住在海光四村的獨特美好氛圍。

「我家的兩岸故事~遷臺歷史記憶兩岸四城巡展」以遷臺人物及其後代的口述影音,輔以受訪者提供的時代文物、家族照片、文件史料,打造「漂移時光」、「遷臺映像」、「落地成家」、「我的傳家寶」四大展區,周末並規劃遷臺人物分享講座,期以多元活動,廣泛連結民眾參與,接軌兩岸記憶,喚起大眾正視家族或自身的歷史價值,因為正是無數個人史組成了真實的大歷史,當民眾能回溯自己的歷史DNA,才更能明白自身所處的歷史方位。巡展首站在高雄,第二站於9月下旬至10月中在上海、第三站10.10至10.27在台北、以及年底壓軸的福州場,希望以巡展活動增進兩岸對於珍貴歷史記憶的保護與傳承。

About Author

facebook留言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