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ENEWS

台灣新聞晚報電子報

▲ 圖/ 高市 環保 局 提供

德國波昂全球韌性城市大會! 聚焦高雄綠色生態廊道建設~

ETENews特派 龔傑森/ 高雄報導

▲ 圖/ 高市 環保 局 提供

2019年全球韌性城市大會(Resilient Cities 2019)於6月26日於德國波昂擴大舉行,市府由永續會委員方力行教授、環保基金委員楊磊教授及林啟燦教授輪番上台發表及擔任與談人,分享高雄如何利用濕地、公園綠地與滯洪池所建構的綠色生態廊道,回復城市的生物多樣性、創造都市新地景並發揮防洪治水的功能,深獲各城市代表一致肯定及熱烈提問。

高雄市代表團由市府永續會、環保基金委員以及ICLEI東亞地區高雄環境永續發展能力訓練中心(KCC)代表前往德國波昂參加全球韌性城市大會,6月26日由市府永續會委員方力行教授參加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所籌畫的平行會議擔任與談人,介紹高雄如何在城市中設計出適合生物棲息的濕地,包括以水雉返鄉為主軸的洲仔濕地、利用愛河下游端感潮帶來復育紅樹林的中都濕地,以及位於三民區全台第一座都市型具防洪滯洪功能的本和里滯洪池為案例,說明高雄綠色生態廊道每一座濕地、滯洪池的明智管理及設計理念,方教授現場並邀請與會者至高雄訪問。

▲ 圖/ 高市 環保 局 提供

同一時段,由國際濕地協會所籌辦降低洪氾建立韌性城市為題的平行議程,亦主動邀請高雄市環保基金委員楊磊教授擔任與談人,介紹高雄市如何以濕地生態廊道及生態滯洪池做為綠帶基礎建設的主軸,達成滯洪、調洪與水質淨化等防災韌性;另高雄市藍帶的基礎建設,則以流經市區內的四條河川及上游的曹公新、舊圳的生態治理計畫與各個濕地公園及生態滯洪池相互串接等藍綠帶工程為主軸,以建構高雄成為滯洪防洪的韌性都市及海綿城市。

6月27日,環保基金委員林啟燦教授受ICLEI東亞辦事處邀請,於邁向東北亞城市氣候韌性議程中擔任與談人,與ICLEI澳洲辦事處、德國能源署(DENA)、南韓蔚山、中國珠海及湖南常德等城市代表,交流在氣候變遷影響下的韌性作為。儘管各城市的政治和地理環境有異,但為降低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災害風險及建置緊急應變,各地方政府皆已採用強制或自願性方法來制定氣候變遷調適計畫。林啟燦教授向與會者分享,由於氣候變遷造成極端降雨及高溫,影響高雄氣候環境甚鉅,為確保高雄市城市韌性及永續發展,除了政府與各組織的努力外,更應透過環境教育向下紮根,藉由個人、家庭、企業、社區乃至國家,從下而上落實氣候減緩及調適措施於我們週遭的環境;高雄近年推動許多的調適韌性策略,且具備良好的地理位置及交通優勢,林啟燦教授特別藉此國際場合邀請與會者前來本市觀光與交流,有效達成行銷高雄市的效果。

ICLEI為全球最大的國際地方城市聯盟,共有超過1,750個城市加入,今年適逢ICLEI舉辦韌性城市大會第10周年,特別邀請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代表開幕致詞,本次大會討論議題,包括:氣候變遷調適、消除貧窮、永續農業生產、多重利害關係人參與、降低災害風險、循環經濟、生物多樣性及綠色運輸等韌性城市創新解決方案,提供與會各國城市藉由卓越案例分享,來達到城市交流學習並尋求合作契機。此次大會舉辦期間因適逢熱浪侵襲德國,有別於德國氣候以往予人舒適的印象,但主辦單位對於空調的管控仍十分嚴格,堅持以最低度的使用來提供與會者可接受的空調需求,顯見德國對於節能減碳的重視頗值得高雄市借鏡。

About Author

facebook留言

則留言